教学楼文化寄语阐释二:明德楼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15-11-27

    一、注重言谈举止,学会待人接物

    简释:这两句话要合起来理解,意思是个人的品德修养,首先应该从小处、细处、平时、当下做起。即校园“知行路”的“行”字的起点。

    长期以来,政治思想教育代替道德教育,公德教育代替私德教育,信仰取代修养,甚至谈修养而色变,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。

    而在传统文化中,却非常注重个人修养。例如儒家经典“四书”之一的《大学》,向来有“三纲”、“八目”之说:

    三纲:明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。

    八目:正心、诚意、格物、至知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    在“三纲”中,“明明德”是“本”,在“八目”中,“修身”为“本”。“明德”、“修身”也就是“做人”,也就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和目的。

    对于个人修养,儒家讲究“学”“做”,即“知”和“行”。孔子不但“言教”,也注重“身教”。其弟子子游,子夏对此也有过议论。《中庸》特别强调个人修养要注重小处,细处。

    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。“慎独”,可以说对此强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。

    二、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

    简释: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‘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’。”

    质,指朴素的质地,未加修饰的本来状态。引申为朴实。文:文彩,修饰。引申为文明,文雅。野:粗鲁,粗野,鄙陋。史,意谓象掌文书的史官一样,未免浮夸。彬彬是结合,配合的很均匀的意思。

    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:质朴少文则粗野鄙陋,文饰过度则华而不实,只有文与质配合适当,才是君子应有的文雅风度。